成语 | 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 |
释义 | 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 , sǐ ér bù jiāng 【词源】 三国·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故语曰:‘百足之虫, 至死不僵。’以扶之者众也。” 【词由】 三国时候, 魏国建立以后,急需巩固其统治地位, 当时有不少大臣出谋划策。有个叫曹冏的人,写了一篇《六代论》呈给魏王.他在这篇文章中引譬设喻, 劝告魏王要大力重用亲信, 培植势力, 网罗人才, 以便应付紧急变化。他说: 泉源枯竭, 水流就会干涸, 树根腐烂, 树叶就要干枯; 枝叶茂盛, 是靠树根提供水分和养料的, 百足虫直到死亡以后还不会倒下, 原因就在于支持他的力量很多。 【词义】 百足虫即使死了也不会仆倒。百足: 虫名, 又名马陆或马 【书证】 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卷四十二·马陆释名》:“ (陶)弘景曰:此虫甚多足, 寸断之, 亦便寸行。故鲁连子云: ‘百足之虫, 死而不僵。’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古人有云:‘百足之虫, 死而不僵。’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人家, 到底气象不同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