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艰难险阻 |
释义 | 艰难险阻jiān nán xiǎn zǔ 【词源】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国,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,民之情伪尽知之矣。” 【词由】 楚国联合曹、卫两国进犯宋国,宋国向晋文公求救。晋文公立即出兵,一气攻下曹、卫两国。楚成王看到两个盟国被攻下,并且晋又与齐、秦两国结成了新的同盟,心中十分害怕,于是就叫围攻宋国的楚将子玉撤离宋地,并且告诉他说:“晋文公在外跑了十九年才回国做了国君,艰难险阻,他都经历过了,人民的爱和憎,他都十分清楚。”还进一步告诉子玉:“兵书上说过,进攻适可而止,如果遇到难于战胜的敌人,应该马上退却。”可是子玉不听从,硬攻打,结果楚军大败。 【词义】 艰辛困苦。指前进路上遇到种种困难和危险。险阻:危险和障碍。亦作“险阻艰难”。 【书证】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六:“相公在外十余年,而复相国,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。”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卷十四·论语(雍也·君子博学于文章)》:“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