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当局者迷 |
释义 | 当局者迷dāng jú zhě mí 【词源】 《旧唐书·元行冲传》:“当局称迷, 傍观见审。” 【词由】 唐朝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,名元行冲。一次, 他遵照唐玄宗的旨意,给唐初魏征修订整理过的《类礼》(即《礼记》)作注释,以便行用。却遭到右丞相张说 (yue)的反对。张说认为《礼记》行用了千把年, 已经和经书并列, 怎么可用魏征的新本子, 更不该加注释。元行冲于是写了《释疑》, 进行了辩解, 指出:西汉戴圣修定的《礼记》, 内中矛盾的地方不少, 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, 才去粗取精, 重新整理的。这正象下棋一样, 当局者 (下的人)倒看不出问题, 而旁观的人却清清楚楚。 【词义】 当事人往往由于考虑过多,看问题反而糊涂。当局者:原指下棋的人。亦作“当局称迷”、“当事者迷。” 【书证】 《新唐书·元行冲传》:“当局称迷,旁观见审。”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黄人瑞道: ‘谁怪着你呢,实在说的不错,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!可见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”’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四章:“马元利说:‘常言道,当事者迷,旁观者清。’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