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徘徊歧路
释义
徘徊歧路pái huái qí lù

【词源】 唐·骆宾王《代徐敬业管武曌 (zhao) 檄》: “若其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, 坐昧先几之兆, 必贻后至之诛。”

【词由】 唐朝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(即武曌),于公元684年控制了大权, 准备废掉中宗, 建立大周王朝, 自己做女皇帝。她大肆杀戮李唐的子孙, 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。这时, 唐朝开国功臣李勣(ji) 的长孙李敬业(即徐敬业),以扬州为根据地, 与唐子奇、杜求仁等共同起兵讨伐武则天。为了扩大影响, 发展队伍,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, 李敬业请在军中任艺文令的骆宾王替他写了《代徐敬业讨武曌檄》。檄文中, 数说了武则天的罪状, 最后指出: 如果唐王朝的官吏留恋自己的城池封地, 徘徊犹豫, 行动迟缓, 坐失军机, 那一定要受到军法惩处。

【词义】 在岔路上来回走着, 比喻犹豫不决。徘徊: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着。

【书证】 毛泽东《南京政府向何处去?》:“在南京的李宗仁何应钦政府中,存在着三部分人。……第三部分是一些徘徊歧路、动向不明的人们。他们既不想得罪蒋介石和美国政府,又想得到人民民主阵营的谅解和容纳。但这是幻想,是不可能的。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1 0:17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