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三豕涉河 |
释义 |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【词源】 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 过卫, 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 是己亥也,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’至于晋而问之, 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。” 【词由】 春秋时有个人叫子夏。有一次, 他到晋国去,路过卫国。在卫国逗留期间,有个读史书的人,指着书上的记载问子夏说:“‘晋师三豕涉河’是晋军赶着三头猪渡过了黄河吗?”子夏回答说:“不对。‘三豕’是‘己亥’二字。因为古文的写法,‘己’字与‘三’字相近,‘豕’字与‘亥’字同形。‘晋师三豕涉河’,是晋军在己亥时分渡过黄河的意思。”子夏嘴里虽这么解说, 心中并没有十分的把握。子夏一到晋国, 就向晋国的史官请教, 史官的回答证实了子夏的解释是对的。 【词义】 原意是指晋国的史书把己亥涉河写成了三豕涉河。豕:猪; 涉:渡。后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。亦作“三豕渡河”。 【书证】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晋之史记, 三豕渡河,文变之谬也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