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巧言令色 |
释义 |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【词源】 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。” 【词由】 传说舜做首领的时候,皋陶和禹曾经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大事。皋陶认为:按照先王之道处理政务,就能管理好国家,大臣之间也才能团结一致,同心同德。禹问:“但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?”皋陶说:“这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,以身作则,努力提高品德修养,待人宽厚仁慈,同时也要使他们贤明起来,辅助首领治理国家。”禹听了非常佩服皋陶。皋陶接着又说:“还有,怎样用人也非常重要,一定要做到知人善任。”禹说:“这也很好!知人善任的人,才是有智慧的人;有智慧的人,才能用人得当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又何必害怕那些花言巧语、善于讨好的人呢?” 【词义】 嘴上说得好听,脸上装得和善。巧言:好听而虚伪的话。令色:讨好别人的表情。 【书证】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’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第六十四回:“分明草贼,替何天,行何道,天兵在此,还敢巧言令色。”徐迟《郭沫若、屈原和蔡文姬》:“董祀被写得高尚;而周近则真正的小人,巧言令色,诬陷是他的专长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