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孝子顺孙 |
释义 | 孝子顺孙xiào zǐ shùn sūn 词源·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孔子曰:‘道二,仁与不仁而已矣。’暴其民甚,则身弑国亡;不甚,则身危国削。名之曰幽、厉。虽孝子慈孙,百姓不不能改也。诗云:‘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’此之谓也。” 【词由】 孟子认为:一个人君应该以仁为准则,以不仁来警鉴自己。他引用孔子说的话:所谓道,就是仁与不仁罢了。他还举幽王、厉王为例来说:“作为一个人君,残暴得过分,那自己要被杀害,国家也要灭亡;就是不过分,那自己的处境也很危险,国势也必削弱。象幽王、厉王,即使他的后代再好,一千年一万年也改变不了老百姓的看法。《诗经》上说的,夏桀因残暴而被杀、亡国,可是不多久,商纣又走夏桀的老路了。” 【词义】 孝顺的儿孙。这是封建礼教所宣杨的绝对服从父母、祖宗的人。亦作“孝子贤孙”。 【书证】 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建元元年……夏四月己已,诏曰:‘……今天下孝子顺孙,愿自竭尽以承其亲。’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一回:“我死后别无遗言,惟嘱后世子孙,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,那才算得孝子贤孙哩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