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权宜之计 |
释义 | 权宜之计quán yí zhī jì 【词源】 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不循权宜之计。” 【词由】 东汉末年,董卓依仗着他部将吕布的高强武艺,带兵进入京城洛阳。他窃取相位,专横跋扈,废少帝,立献帝,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,弄得民怨沸腾。当时的司徒姓王名允,是个性格刚强、疾恶如仇的人,见董卓这样残暴,心里非常愤恨。但自己力量不足,一时无法与董卓正面冲撞。于是表面上装着顺从董卓,以骗取他的信任;内里串通可靠的大臣,精心谋划了一条美人计,策动吕布杀死了董卓。董卓死后,王允自以为大患已除,天下太平了,因此,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一反常态了,朝廷大臣和王允的部下看到他不依据具体实际,采取变通的办法治国,大多对他逐渐疏远了。不久,董卓的旧部郭汜(fan)、李傕(jue)攻入长安,把王允杀了。 【词义】 为了应付某种不得已的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。权宜:暂时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 【书证】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我叫你去,不过权宜之计,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!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五章:“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权宜之计, 往后怎么个办法, 他还没有想妥当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