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挟山超海 |
释义 | 挟山超海xié shān chāo hǎi 【词源】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曰:‘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?’曰:‘挟太山以超北海。’语人曰:‘我不能。’是诚不能也。‘为长者折枝。’语人曰:‘我不能。’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类也。’” 【词由】 有一次,齐宣王要求孟子讲讲齐桓公、晋文公的事。孟子回答说:“孔子的学生没讲过桓、文的事,我也没听过,我可以讲讲怎样做一个王天下的君王。”齐宣王说:“要怎样才能做一个王天下的君王呢?”孟子说:“保护人民。有些君王对这一点,不是不能做,而是不肯做。”齐宣王问:“不能做和不肯做怎样区别呢?”孟子说:“譬如要一个人挟持着泰山跳过北海,这是不能做,要一个人为长者折一根树枝,他不做,就是不肯做。有些君王做保护人民的事,不是象挟持着泰山跳过北海那样的不能,而是象折一根树枝那样不肯做。” 【词义】 夹着泰山跨过北海去。挟:挟持,夹着;超:超越,跨过。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 【书证】 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于此人也,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,回天之事功,挟山超海之意气,能乎不能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