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贪赃枉法 |
释义 | 贪赃枉法tān zāng wǎng fǎ 【词源】 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, 贪赃坏法饮酒非为。” 【词由】 北宋年间, 陈州连续三年大旱, 颗粒无收, 百姓饥饿, 几至相食。朝廷获知灾情, 欲派人去陈州开仓粜米。权臣刘衙内竭力推荐其儿子小衙内及女婿杨金吾, 以图从中谋利。小衙内和饧金吾到陈州后, 果然贪赃枉法, 私自抬高米价, 米里掺上泥土秕糠, 且大秤进银两, 小斗出售米, 弄得民怨沸腾。百姓张憋古与之辩理, 竟被他们用紫金锤打死。张憋古的儿子小憋古为父报仇, 多方上告。青天大老爷包拯奉命察访, 探明二人劣迹, 立即将这两个贪赃枉法、祸国殃民的家伙斩首示众于市曹, 为百姓除害。 【词义】 指官吏接受贿赂, 破坏法纪。赃: 赃物; 枉: 破坏, 歪曲。原作“贪赃坏法”。 【书证】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 “做官的贪赃枉法得来的钱钞, 此乃不义之财, 取之无碍。”郭沫若《少年时代·反正前后》: “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, 在上的鬻爵收贿, 在下的刮骨抽筋。”马南邨》《陈绛和五耿的案件》:“陈绛在福建,据说贪赃枉法,声名狼藉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