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相时而动 |
释义 | 相时而动xiāng shí ér dòng 【词源】 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君子谓: “郑庄公于是乎有礼。礼,经国家、定社稷、序民人、利后嗣者也。许无刑而伐之, 服而舍之, 度德而处之, 量力而行之, 相时而动, 无累后人, 可谓知礼矣。’” 【词由】 公元前712年, 郑庄公因为许君不按德、法行事而出兵许国,但不是把许国灭掉, 而是允许许君复位。对郑庄公这一举动, 君子认为: 郑庄公做得是合乎礼义的。许国没有法度就讨伐它, 降服了就赦免它。郑庄公做得适时, 也做得很有分寸; 既不招来人们的非议, 也不连累后代。做事就要看准时机而行动。 【词义】 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。相机: 相准时机。 【书证】 清·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 第四回:“门子听了冷笑道:‘老爷说的自是正理, 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!岂不闻古人说的 “大丈夫相时而动”, 又说“趋吉避凶者为君子”,依老爷的话,不但不能报效朝廷, 亦且自身不保: 还要三思为妥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