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飞蛾投火 |
释义 | 飞蛾投火fēi é tóu huǒ 【词源】 《梁书·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 【词由】 梁朝有个人名叫到溉,少孤贫,好学,聪敏有才。他为人公正,性直爽,官至散骑常侍、侍中、国子祭酒。到溉有个孙子,名叫荩。由于到溉的精心培养,自幼爱好诗文。到荩成人之时,诗文已超过了到溉,因此,颇得梁武帝的赞赏。有一次梁武帝同到溉开玩笑说:“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,你的文章是不是他代你写的呀?”为此,梁武帝还写了《连珠》一首,赐与到溉。其内容是: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,挥起笔来非常自如。这时就象飞蛾赴火一样,全力以赴,忘记自身可能毁灭。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,何不让你的孙子到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?由于梁武帝的赏识,到荩被提升为丹阳尹丞。【词义】 蛾子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取灭亡。原作“飞蛾赴火”,亦作“飞蛾扑火”。 【书证】 宋·臣责藏主辑《古尊宿语录·卷三十五·大随开山神照禅师》:“岂比飞蛾投火,自伤自坏。”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二折:“我一向寻他不着,他今日自来投到,岂不是 飞蛾扑火,自讨死吃的。”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七回:“不然进入他家,如飞蛾投火一般,坑你上不上,下不下,那时悔之晚矣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七回: “无如彼党日 渐猖獗, 一经妄动,不啻飞蛾投火,以卵就石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