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杵臼之交 |
释义 | 杵臼之交chǔ jiù zhī jiāo 【词源】 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:“时公沙穆来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祐赁舂、祐与语大惊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。” 【词由】 东汉时,有个儒生叫公沙穆,是一个有才学的人,特别对韩诗、公羊春秋很精通。为了求得更高的才学,他就外出游学去。到了京都太学里求学时,路费已全部用完。怎么办呢?他就换了一下衣服,打扮成做帮工的样子,到吴祐那儿去舂米。吴祐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家。在舂米时,吴祐和他闲谈。吴祐听了他的谈论,十分惊异,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帮工,公沙穆也说了自己的情况。两人在学业方面有共同语言,在杵臼旁边就结交为朋友。 【词义】 在杵臼旁边结交的朋友。杵:舂米的木棒;臼:石臼,舂米的器具。比喻不讲身分、不计贫贱而结交成为朋友。 【书证】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文登周生,与成生少共笔砚,遂订为杵臼交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