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南征北战 |
释义 |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【词源】 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 【词由】 柳宗元说的周宣王的故事是这样的: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,名靖,公元前828年即位。周朝到厉王已衰落了,他即位后,下决心要恢复周王朝初期那种强盛情况,不但在制度方面作些改革,如废除田籍制度,而且不断出兵攻伐北方的淮夷、徐戎、玁狁,和南方的蛮荆等族。国势一度较强起来,号称中兴。周宣王也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。宣王虽称中兴,竟不能决定鲁君的继承人: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括和戏去朝见宣王,宣王立小儿子戏为武公的继承人。鲁武公死后,鲁人杀死戏,立括为国君。 【词义】 既向南方用兵,又对北方用兵。形容转战各地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亦作“南征北讨”。 【书证】 元·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想老夫年幼时,南征北讨,东荡西除,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七章:“老子出生入死,南征北战,打了十几年天下,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呢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