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南蛮𫜤舌 |
释义 | 南蛮𫜤舌nán mán jué shé 【词源】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𫜤舌之人,非先生之道。子倍于之师而学之,亦异于曾子矣。” 【词由】 陈良的学生陈相和他的弟弟辛,抛弃了以前跟陈良学的东西而到滕国去向许行学农。后来陈相来见孟子,孟子不同意他这样做,说:“只有用中国的礼教去变化蛮夷的风俗,那有反被蛮夷同化了的呢?你的老师陈良称得上是豪杰之士。他本是蛮夷地方的人,可是来北方向孔子学习礼教,没有能胜过他的。你怎么违背他呢?曾子对孔子敬受所学之道,你和曾子相比,那就大不一样了。蛮夷说的,不是先王的道理啊。” 【词义】 孟子用来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好象伯劳鸟叫一样。𫜤: 鸟名, 即伯劳; 𫜤舌: 比喻语言难懂。后用以讥笑操难懂方言的人。 【书证】 清·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:“彼时江以南, 为南蛮𫜤舌之乡。”林纾《致蔡鹤卿书》:“弟闽人也, 南蛮𫜤舌, 亦愿习中原之语言, 脱授我者以中原之语言, 仍令我为𫜤舌之闽语乎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