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两败俱伤 |
释义 | 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【词源】 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齐欲伐魏,淳于髡谓齐王曰:‘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。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。免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’” 【词由】 战国时,有一次齐宣王要发兵去攻打魏国。淳于髡知道了,就去见齐宣王,说:韩子卢是天下最有名的猎犬,东郭逡是海内最著名的狡兔。一天,韩子卢追赶东郭逡,绕着山追了三圈,又越过山头追了五趟。大家都精疲力尽了,一齐死在路边。一个农夫过来,不化一点力气就把猎犬和狡兔取去了。现在齐国攻打魏国,打到最后双方都会疲备不堪,而我们背后有秦楚,那时他们便可不费吹灰之力,占领齐魏两国。齐宣王听了,就下令收兵,取消攻打魏国的念头。 【词义】 斗争的双方最后都是失败,都受到损害。俱:都。 【书证】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八回:“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,将来一定两败俱伤,于大人反为无益。”闻一多《文艺与爱国——纪念三月十八》:“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,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