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遮人耳目 |
释义 | 遮人耳目zhē rén ěr mù 【词源】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, 留住衙门恐怕不便; 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给他, 叫他暂时搬出衙门, 好遮人耳目。” 【词由】 南京制台衙门的师爷赵大架子和通省牙厘局总办余荩臣等, 被清廷三个都老爷参奏一本。其中所参劣迹, 以余荩臣和赵大架子顶利害。余荩臣管税收, 敲榨勒索很多, 单存在上海某钱庄的钱就有五十多万两。那个赵大架子是个刀笔吏, 是制台的亲信。他也是个中饱私囊、为所欲为的恶棍。朝廷旨下, 严饬制台逐一查办。那制台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, 有失自己的面子, 于是叫自己的兄弟通知赵大架子, 叫他暂时搬出衙门, 好遮掩人家的耳目。赵大架子无奈,只得依从。打发了赵大架子, 制台想到总得交出个案犯来, 否则难以交代。恰好此时藩台来了, 于是他们商量一阵, 决定从余荩臣开刀,先去上海外国人开的银行查余荩臣存的赃款。 【词义】 遮盖住别人的耳朵眼睛。指玩弄手法, 掩盖真相。亦作“遮人眼目”。 【书证】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一章:“就这一个老仆人, 他为着遮人眼目也没作仆人看待, 还让他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酒哩!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