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自知之明
释义
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

【词源】 《老子》三十三章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 《新唐书》:“人, 苦不自觉耳。”

【词由】 有一次, 唐太宗李世民同大臣们议论起弓箭来。他说: 他自幼喜爱弓箭, 曾得到十张良弓, 就自以为这都再好不过了, 可是给有经验的弓匠一看, 说这些“皆非良材。”工匠指出:“木心不直, 纹理不正, 发出去的箭就会偏邪。”李世民接着颇有感慨地说:“我前半生跃马疆场, 以弓箭一统了天下, 但对弓箭也还没有透彻了解, 何况世上这么多的繁杂事物要想都了解清楚那是难办到的啊! 由此看来, 一个人最怕的是缺乏自知之明。

【词义】 对自己能有正确的认识。自知: 自己了解自己。明: 清楚, 明白。

【书证】 唐·韩愈《伯夷颂》:“夫岂有求而为哉! 信道笃而自知明也。”明·李贽《初潭集·兄弟下》:“真自知之明, 知兄之明也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这句说的不是你是谁! 真有自知之明!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8/29 10:12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