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放辟邪侈 |
释义 | 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 【词源】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。若民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己。” 【词由】 有一次,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的办法说:“愿先生帮助我的志向,明白地教导我,我虽然不聪明,也极想试一试。”孟子便说:“仁政的起端,在于保护人民,先要替他们制产业。人没有了恒产,仍保持耐久的心思,这只有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做到。至于那一般粗鲁的百姓,没有了恒产,便失去了耐久的心。如果没有耐久的心,不能够守住一种职业,那么不讲道德的坏事,也就为所欲为了。等到他们犯了罪,又用刑罚去处治他们,这是好象用网去罗捕百姓。哪有仁心的王在位,反而用网鱼的方法去对待百姓的 【词义】 指肆意作恶。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 【书证】 宋·程颐《上仁宗皇帝书》:“然而民不知义,复迫困穷,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,非陛下陷之乎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