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志同道合 |
释义 |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【词源】 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,吕尚之处屠钓,至陋也,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谟神通,岂复假近习之荐,因左右之介哉。” 【词由】 三国时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, 向来与哥哥曹丕不合。曹丕即王位当了文帝以后, 曹植常自怨愤, 有抱利器而无所施之感。他被魏文帝徙封东阿王后, 曾上疏谈了举贤任能的看法。疏中有段话这样说: 以前商汤时的伊尹, 本是个下贱的陪嫁的佣人; 周文王时的吕尚(即姜尚姜子牙),原是个地位低下的屠夫、钩鱼人, 后来都被用为栋梁之臣, 并为国家建立了不朽功勋。这说明汤武、周文等君主能任用志同道合、足智多谋的贤能人啊。 【词义】 志向相同, 走的道路也一样。道: 道路, 方向。 【书证】 宋·陈亮《龙川集·与吕伯恭正字书》: “志同道合, 便能引其类。”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》:“两人相遇之后, 深感志同道合, 杜甫想炼‘大药’, 李白想‘拾瑶章’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:“等候在前头的, 是志同道合的伴侣, 是称心满意的事业,是理想与事业的一致; 这些全是必然的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