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庖丁解牛 |
释义 |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【词源】 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 手之所触, 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 膝之所踦, 砉然响然,奏刀然, 莫不中音。” 【词由】 战国时候著名的思想家庄子, 在谈到养生之道时讲了个寓言故事:有个姓丁的厨师,有一次给魏国文惠君解一头牛。只见他两手抓住, 肩膀靠着, 一只脚踩住, 膝盖抵着, 刀一下砉然一声, 皮肉霍然分离开了。这一举一动, 熟练而有序, 象奏乐那样节拍分明, 因而得到了文惠君的啧口称赞。文惠君问丁厨师怎么会如此熟练的呢? 庖丁答道:“我开始宰牛, 只看到一只整体的牛。三年之后,看不到全牛了,十分熟悉了牛的肢体结构, 这样,我能从牛体内的空隙处下刀, 一切也就无阻无当, 得心应手了。” 【词义】 丁厨师割解牛。庖丁: 厨师; 一说厨师名丁。解: 解剖、分割。比喻技术熟练,得心应手。【书证】 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庖丁解牛者也,而养生者取之;轮遍轮者也,而读书者与之。”清·龚自珍《明良论四》:“庖丁之解牛,伯牙之操琴,羿之发羽,僚之弄丸,古之所谓神技也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