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堤溃蚁穴 |
释义 | 堤溃蚁穴dī kuì yǐ xué 【词源】 《韩非子·喻老》第二十一:“千丈之堤, 水蝼蚁之穴溃。” 【词由】 战国初期, 魏国有个宰相叫白圭 (gui), 据说他防治洪水很有办法, 曾自吹治水的功劳胜过上古时代的夏禹。究竟用什么好办法治水呢? 他认为单靠筑堤阻水不行,还得十分注意勤查勤修。所以他一发现堤上有小洞, 即使是蚂蚁、蝼蛄等钻的小洞,也要立即填塞,决不让它发展、扩大。正因为这般重视小治, 所以他任职宰相期间, 魏国一直没有闹过水灾。鉴于以上事实,韩非子说出了“几千丈的长堤,就因为蝼蛄、蚂蚁它们钻的小洞而毁坏了”的话。 【词义】 大堤因蚂蚁洞而崩塌了。溃:溃决, 大开冲开。穴: 洞。比喻大起于小, 小问题不重视, 会发展成大问题。亦作“堤溃蚁孔”。 【书证】 三国·魏·应璩(qu)《杂诗》:“细微可不慎, 堤溃自蚁穴。”宋·陈忠语:“轻者重之端, 大者小之源, 故堤溃蚁孔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