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狐疑不决
释义
狐疑不决hú yí bù jué

【词源】 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朕心狐疑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狐之为兽,其性多疑,每渡冰河,且听且渡,故言疑者而称狐疑。”

【词由】 在黄河边有盟津、河津两个渡口。这两处河面都比长江狭,比淮河、济水宽,每到冬天,河水冻结成几丈厚的冰层,人和车马都能在冰上通过。可是,河面刚刚结冰的时候,人们无法估量冰层的厚度,不敢贸然通过,就想了一个巧妙的测试方法,先让狐狸在冰上走一走。狐狸是一种疑心极大的野兽,它在冰上走,总是边走边听,听听冰下没有水声,才肯走过河去。人们看到狐狸敢从冰上通行,就可以放心地让车马通过了。

【词义】 遇事心中疑惑,不能决断。狐疑:传说狐狸多疑,所以称多疑叫狐疑;决:决断。亦作“狐疑未决”。

【书证】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事在两难,狐疑未决”。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:“县官听说,也自狐疑不决起来”。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也因狐疑不决,差了一个心腹门子,叫做单祐,半夜里潜伏在水府窥看。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30 17:54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