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心烦意乱 |
释义 | 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 【词源】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知尽忠,而蔽鄣于谗。心烦虑乱,不知所从。” 【词由】 屈原忠心为国,多次向楚王进谏;楚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意见,反而把他逐出朝廷,流放到远地去。屈原受到流放的处罚,三年不能得见楚王,真可说是怨愤满腹。为了楚国强大,不受邻秦欺凌,真可算是献出了全部的才智,表达了无限忠心。而现在遭到流放,心里很是烦闷,意念杂乱得很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于是,他就去拜见太卜郑詹尹,向太卜请教,请太卜帮他解决心里的疑团。 【词义】 心里烦躁,思绪杂乱。意:心思,心里。形容因被不如意、不顺心的事纠缠着而心情不好,情绪不正常。 【书证】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:“袁绍回冀州,心烦意乱,不理政事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