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知半解
释义
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

【词源】 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:“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《唐宋诗醇·论苏轼诗》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;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耶?”

【词由】 宋朝诗人陈师道称赞苏东坡的诗,初学刘禹锡,后学李太白。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《诗醇》却不同意这种说法。《诗醇》在评论苏轼的诗时写道:“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真是独立千古,不能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。宋代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开始学刘禹锡,晚期学李太白,这是对苏轼的诗并不十分了解的说法。”

【词义】 原指不十分了解苏轼的诗。形容知道得不全面,理解得不透彻。

【书证】 叶圣陶《倪焕之》:“他自以为到过东洋,看别人家总是一知半解,不及他;土劣的可恶大概就在这等地方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敢在专家面前拿出自己的一知半解的人不是皇帝,便是比皇帝也许更胡涂的傻蛋。”郭沫若《歧路》:“一知半解的评论,媒婆根性的翻译,这是什么!”鲁迅《致陶亢德》信:“学日本文要能够看小说,且非一知半解,所需的时间和力气,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州文字,然而欧州有大量作品。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8/29 17:50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