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骇人听闻 |
释义 |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【词源】 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劭以此求媚帝。在‘著作’将二十年, 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, ……或文词鄙野, 或不轨不物, 骇人视听, 大为有识者所嗤鄙。” 【词由】 隋初, 有个名叫王劭的人,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“著作郎”。可王邵却不专心从事“著作”, 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拍马奉迎、搞歪门邪道上面。有一次, 他谎报某处发现一只神龟, 龟腹有“天下杨兴”四个字。以此博取皇帝的欢心。他就靠这种花言巧语的手段, 来维持自己的官职, 先后一共做官二十年之久。 【词义】 使人听了感到异常惊骇。骇: 惊吓、震惊。原作“骇人视听”。 【书证】 明·文秉《先拨志始》卷下:“奇贪异秽, 骇人听闻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回:“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,并不奏闻请旨, 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, 献媚于世主之前,致令时序颠倒,骇人听闻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