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鉏麑触槐 |
释义 | 鉏麑触槐chú ní chù huái 【词源】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 “宣子骤谏,公患之,使鉏麑贼之。晨往,寝门辟矣, 盛服将朝, 尚早,坐而假寐。麝退, 叹而言曰:“不忘恭敬, 民之主也。贼民之主,不忠! 弃君之命,不信。有一于此, 不如死也。’触槐而死。” 【词由】 晋灵公真可谓是无道昏君,例如炊事人员把熊掌煮得烂了, 可他说没有熟, 就把炊事员杀了, 放在畚箕里, 叫妇人拿着经过朝廷。赵盾、士季看到这个情形, 都很忧虑, 于是就进谏。晋灵公嘴上说知改了, 可心里恨死了赵盾, 于是就派一个勇士叫鉏麑的, 去偷偷把赵盾杀掉。一大早, 鉏麑来到赵盾家里,看到赵盾的卧室门已开在那里,穿好了上朝的服装,因为天色还早,还没有到上朝的时候, 就坐在那里打盹,鉏麑看到赵盾对君主很忠诚,不忍行刺; 但又不能违背君命。就头触槐树而死了。 【词义】 鉏麑不愿对赵盾行刺, 所以就头触槐树而死。鉏麑: 春秋时晋国有名的力士。比喻情愿自己受死而不做不正义的事。 【书证】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三折:“我为甚的做鉏麑触槐,弃舍了这土木形骸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