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流离失所 |
释义 | 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 【词源】 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窃见关东困极,人民流离。愿陛下亟反宫,思与民共忧乐。” 【词由】 汉元帝喜欢打猎。有一次,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, 元帝忘乎所以,一连玩了好几天,还不想停止。薛广德心中十分焦急, 便上书皇帝,恳求元帝迅速回宫,处理朝政。上书的开头就说: 我看见关东一带人民生活痛苦极了, 有很多人已流落到他乡去了。我请求皇上赶快回宫, 考虑怎样与老百姓同甘苦、共忧乐。 【词义】 转徙离散,无处安身。流离:离开家乡, 没有一定的居处; 失所: 失去安身的地方。 【书证】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八章:“年荒劫大, 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, 流离失所, 便是等待饿死。”毛泽东《“农村调查”的序言和跋》:“在土地政策方面, 对于十年内战前期和中期所采取的、地分配给地主一份和农民同样的土地、使他们从事耕种、以免流离失所或上山为匪破坏社会秩序, 这样的正确政策, 加以否定, 也是错误的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