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避实就虚 |
释义 | 避实就虚bì shí jiù xū 【词源】 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 【词由】 孙子在《虚实篇》中运用流水的变化、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的互生互克、四季的交替、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,通俗地指出应根据敌情的变化,避实就虚地去夺取胜利的道理。孙子说:作战的方式、方法,象水的流动一样。水流是避开高处往低处流,用兵则应避开实处而击其虚处。水适应地形而流动,用兵则应针对敌情去取胜。所以说用兵没有一定的势,流水没有一定的形。能因敌情变化而取胜,叫做用兵如神。所以说五行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;春夏秋冬四时交替,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;白天有短有长,月亮有缺有圆。 【词义】 指在军事上避开敌人的主力,攻击其薄弱环节。就:接近,走向。现在也指躲开实质性的问题,尽说空话。原作“避实击虚”。 【书证】 宋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卷下》:“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,未须大举,且以轻兵扰之。”鲁迅《致台静农》:“《申报月刊》上尚能发表,盖当局对于出版者之交情,非对于我之宽典,但执笔之际,避实就虚,顾此忌彼,实在气闷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