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通功易事
释义
通功易事tōng gōng yì shì

【词源】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 以羡补不足, 则农有余粟, 女有余布。”

【词由】 孟子的学生彭更思想活跃,善于提问。有一次,他对老师说:“现在有的人出门去, 后面跟随的车子数十辆, 随从数百个, 一国一国的过去, 受诸侯的供养, 难道不太过分了吗!”孟子说:“若是不合道理, 就是一篮饭, 也不可受人的;如果合道理, 就是象舜受尧的天下, 也不算过分; 你倒以为过分吗?”彭更解释说:“我不是这个意思。我是说一个人不做正当的事,却去白受人的供养, 是不可以的。”孟子又说:“你如今若不分功办事,拿有余的去补那不足的, 那么势必农夫有多余的米, 妇女有剩余的布, 彼此不能通融, 终究不能物尽其用。如果把它流通起来, 那么连那班造器具、造房屋、造车轮、造车子的工人, 就都可以用他们的功来换吃的了。但是, 现在有这么个人, 在家能尽孝道, 出外能讲恭敬, 传播先王的仁德, 然而竟得不到他人的供养。那你为何要尊重那班造器具等的工人, 而看轻那讲求仁义的人呢?”彭更听了老师的这番话,疑窦顿消。

【词义】 各人从事一种事业,用他所拥有的,去换他所没有的,通常指分工合作。

【书证】 严复《辟韩》:“于是通功易事,择其公且贤者,立而为之君。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30 15:43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