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目无全牛 |
释义 | 目无全牛 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意谓庖丁初宰牛时,所见的是整个牛的身体,几年之后,已熟知牛体结构,宰牛时,眼力完全集注于骨骼间隙之间,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。后用以比喻技艺或处事能力纯熟高超。宋·黄庭坚《代韩子华回定州薛密学启》:“某官强毅中立,沈深内明,目无全牛,刃有余地。”亦作“目牛无全”。晋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投刃皆虚,目牛无全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