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蹴而就
释义 yīcù’érjiù
一蹴而就
蹴:踏。就:达到,成功。踏一步就可以到达。
❍ 宋·苏洵《上田枢密疏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造:到达。
 ◆ 后用“一蹴而就”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。
❍ 元·任仁发《水利集》卷二:“承鲧,九载之后,又八年于外,三过其门而不入,其劳可知矣,其久可知矣,岂一朝一夕所可一蹴而就哉?”
❍ 明·郑真《洪进士哀辞》:“自江以北,谪籍之民,视简册为何物哉?教之可一蹴而就耶?吾侪但当尽其力之所当为,意外之事非所虑也。”
❍ 清·吴趼人《历史小说总序》:“从前所受皆为大略,一蹴而就于繁赜,毋乃不可。”
❍ 王小鹰《丹青引》二三:“他展纸磨墨,捻毫舔彩,屏息静气,一蹴而就,一双逼真传神的美目就跃然纸上了!”
 ▲也作“一蹴而得”。
❍ 明·徐问《读书札记》卷五:“愚谓下学之事,即上达之理,学者固欲缘此一蹴而得之。然其气禀才力,亦自有限,不可凌高猎等。”
❍ 茅盾《路》一二:“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,必须用持久战。”
【注意】
❶ 注意"蹴"读cù。
❷ 多用于否定句中。
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56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