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汗流浃背 |
释义 | hànliú-jiābèi 汗流浃背 浃:湿透。汗流得湿透了背上的衣服。形容(因惊恐、惭愧、炎热、劳累等)汗出得很多。 ❍ 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[曹]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,自后不敢复朝请。” ❍ 五代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·三镇拥兵杀二相》:“茂贞等汗流浃背,不能对,但云:‘南北司紊乱朝政。’” ❍ 明·香婴居士《麹头陀传》一四:“谁知济公当此寒冰天气,躺在地下,热气冲天,汗流浃背,有如女月浴堂内才出汤的光景。” ❍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四九回:“皇帝吓得汗流浃背,俯伏于地,满朝臣子及女官、内监、禁军、门校俱爬在地下磕头如捣。” ❍ 巴金《随想录》一三一:“午夜梦回我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,往往为一件事情或几句假话弄得汗流浃背。” ▲也作“汗流洽背”。 ❍ 洽:沾湿。 ❍ 唐·裴庭裕《东观奏记》卷上:“赵国公令狐绹每谓人曰:‘十年持政柄,每延英奏对,虽严冬甚寒,亦汗流洽背。’” ❍ 清·东鲁狂生《醉醒石》一一回:“惊得我汗流洽背,可见凡人举动,神鬼皆知。” ▲也作“汗出浃背”。 ❍ 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杨夫人》:“敞惊惧不知所言,汗出浃背,徒曰唯唯而已。” ❍ 清·全祖望《阁学临川李公神道碑铭》:“是日也,天威甚厉,近臣皆惊悸,汗出浃背,恐有大处分,而公自若。” ▲也作“流汗浃背”。 ❍ 宋·洪迈《夷坚支志·李克己井梦》:“遂梦……引手就涤,不觉失足而坠。既寤,流汗浃背,乃用井中清水之义,更名曰囦,其音与渊同。” ❍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九:“唐璧慌忙拜伏在地,流汗浃背,不敢仰视。” 【注意】 “浃”不能写作“夹”。 ——来自《汉语成语小词典》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