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山窮水盡
释义
山窮水盡
注音ㄕㄢ ㄑㄩㄥˊ ㄕㄨㄟˇ ㄐㄧㄣˋ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ìn近義:日暮途窮、走投無路、窮途末路反義:柳暗花明、絕處逢生關聯:山窮水斷、地窮山盡、山窮水絕、水盡山窮、水窮山盡
【釋義】指水陸交通阻斷,無法通行。※語或本北周・庾信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。後用「山窮水盡」比喻走投無路,陷入絕境。
【典源】▶ ※北周・庾信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(據《文苑英華・卷九一九・碑》引)保定三年,授都督羅州諸軍事、羅州刺史,仍領金州兵馬,應接上庸公於文谷路,溪澗崢嶸,巖崖豁嶮,山窮水斷,馬束橋飛,中垺既開,雙城即款  ① 保定三年:即西元563年。保定為北周武帝之年號。② 上庸公:即陸騰(?∼西元578),字顯聖,北周代人,陸旭之子。北魏末,任通直散騎常侍。及魏分東西,仕東魏,為陽城郡守。魏恭帝三年,爵上庸縣公,邑二千戶。西魏文帝大統九年,被俘降,宇文泰以其為帳內大都督,領兵鎮壓各地起事。北周武帝天和四年,累官至江陵總管,後出為涇州總管。卒諡定。③ 崢嶸:山勢高峻突出的樣子。④ 豁嶮:音ㄏㄨㄛˋㄒㄧㄢˇ,山谷地勢險惡難行。⑤ 馬束橋飛:橋墩斷裂,馬匹受到限制,無法通行。⑥ 中垺:中城。垺,音ㄈㄨˊ,外城。⑦ 款:叩、敲。此指開啟。
【典故】「山窮水盡」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,根本無法可走了。在北周庾信所寫的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文中就用了「山窮水斷」來形容路的盡頭。深不可測的溪谷,高聳的斷崖,人馬皆無法前進,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。宋代陸游的〈遊山西村〉詩:「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詩裡的「山重水複」意思也是一樣的。因為後代比較通用是「山窮水盡」,所以陸游這兩句詩經常被改為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,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。清代蒲松齡寫的《聊齋志異・卷一二》中有一則「李八缸」的故事,提到李八缸是一位富翁,因為他喜歡把金子收藏在缸裡,所以人家稱他做「李八缸」。他在病重的時候,將財產分給兩個兒子,哥哥分到八成,弟弟李月生只分到兩成。八缸跟月生說,不是他有所偏愛,而是他另外幫月生藏了金子,要等到月生「山窮水盡」的時候才能給他。《聊齋》原文中的「苟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」,用的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「山窮水盡」這句成語除無路可前進之外,亦有走投無路的意思。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洪咨夔〈龍州免運糧夫碑跋〉:「山窮水盡之邦,刀耕火種之俗,始有生意,誠求之也。」② 《警世通言・卷四〇・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「卻說那符使引真君再轉一灣抹一角,正是行到山窮水盡處,看看在長沙府賈玉井中而出。」③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四七回》:「及至山窮水盡,一無法想,然後定他一個罪名,以為玩視國課者戒。」④ 《聊齋志異・卷一二・李八缸》:「汝尚有二十餘年坎壈未歷,即予千金,亦立盡耳。苟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!」⑤ 《浮生六記・卷四・浪遊記快》:「將及山,河面漸束,堆土植竹樹,作四五曲,似已山窮水盡,而忽豁然開朗,平山之萬松林已列於前矣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水陸交通阻斷,無法通行。  用在「無路可走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想不到在這山窮水盡之地,有這麼一座世外桃源。② 車開到此地,前面已無去路,看來已是山窮水盡之處。▶   比喻走投無路,陷入絕境。  用在「處於絕境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已經山窮水盡了,你再怎麼逼他也沒用。② 萬貫家產,若不知守成,總會有山窮水盡的一天。③ 敵人應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不然不會想要投降。④ 如今已山窮水盡,還有什麼好怕?乾脆從擺地攤幹起。⑤ 要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他是不會低頭去求人的。⑥ 我如今處境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沒法給你什麼允諾。⑦ 以他的個性,事情未到山窮水盡時,他是絕不會罷休的。⑧ 我本來以為這件事已到了山窮水盡,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⑨ 勉強撐了幾年,實在已山窮水盡,只好把店收起來,返回老家。⑩ 他好賭成性,沒幾年把家產輸光,終於讓生活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58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