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方寸已亂
释义
方寸已亂
注音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拼音fāng cùn yǐ luàn近義:六神無主、心慌意亂、心亂如麻關聯:方寸須霺
【釋義】方寸,指心。「方寸已亂」形容心緒煩亂。語本《三國志・卷三五・蜀書・諸葛亮傳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三國志・卷三五・蜀書・諸葛亮傳》劉表長子琦,亦深器亮。表受後妻之言,愛少子琮,不悅於琦。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,亮輒拒塞,未與處畫。琦乃將亮游觀後園,共上高樓,飲宴之間,令人去梯,因謂亮曰:「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,言出子口,入於吾耳,可以言未?」亮答曰:「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,重耳在外而安乎?」琦意感悟,陰規出計。會黃祖死,得出,遂為江夏太守。俄而表卒,琮聞曹公來征,遣使請降。先主在樊聞之,率其眾南行,亮與徐庶並從,為曹公所追破,獲庶母。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:「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,以此方寸之地也。今已失老母,方寸須霺,無益於事,請從此別。」遂詣曹公。  ① 先主:指劉備(西元161∼223),字玄德,河北涿縣人,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,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。東漢靈帝末年,討黃巾賊有功,遂為安喜縣尉。密誅曹操不成,潛逃。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。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,取得益州與漢中,自立為漢中王。西元二二一年,於成都即位稱帝,國號漢,年號建章。伐東吳兵敗,損失慘重,退回白帝城,因病崩逝,享年六十二,諡號昭烈帝,史稱為劉先主。② 亮:諸葛亮(西元181∼234),字孔明,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。避亂荊州,劉備三訪其廬乃出。為人足智多謀,忠心耿耿。曾敗曹操於赤壁,佐定益州,使蜀與魏、吳成鼎足之勢。劉備歿,輔助後主劉禪,封武鄉侯。志在攻魏以復中原,乃東和孫權,南平孟獲,與魏長期爭戰,後鞠躬盡瘁,卒於軍中,諡號忠武。③ 徐庶:字元直,三國蜀潁川人,生卒年不詳。少好任俠擊劍,中州兵起,乃客荊州,與諸葛亮相善。劉備屯兵新野,往見之,為備所重。後其母為曹操所獲,遂辭備歸操。及魏初,官至御史中丞。④ 曹公:曹操(西元155∼220),字孟德,小字阿瞞,東漢沛國譙人。有雄才,多權詐,能文學。起兵擊黃巾,討董卓,漸次剪削諸雄,自為丞相,拜大將軍,爵魏公,旋進爵魏王,加九錫。後卒於洛陽,子丕篡漢。追諡武帝,廟號太祖。⑤ 圖:謀取、謀求。⑥ 王霸之業:指登基為帝,統治天下。⑦ 方寸之地:指心。
【典故】「方寸已亂」原作「方寸須霺」。「方寸」指心,唐・白居易〈與元微之書〉:「形骸且健,方寸甚安。」「形骸」是指身體,「方寸」就是指心。「方寸已亂」就是指心緒受到影響,非常煩亂,出自《三國志・卷三五・蜀書・諸葛亮傳》。三國時,蜀國大將徐庶很有才幹,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重用。魏國的曹操也很賞識他,想將他延攬過來為自己做事,便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他的母親。孝順的徐庶聽說母親落入敵人的手中,心情很亂,便對劉備說:「我本想助你完成大業,但今天母親被俘,我方寸須霺,無法對你有所幫助,請就此別去。」於是離開了劉備,歸附曹操。「方寸須霺」就是指心情很煩亂,手足無措。後來「方寸已亂」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心緒煩亂。出現「方寸已亂」的書證如宋・洪邁《夷堅支志庚・卷八・王上舍》:「吾方寸已亂,何暇遷延!」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洪邁《夷堅支志庚・卷八・王上舍》:「吾方寸已亂,何暇遷延!」② 《聊齋志異・卷三・庚娘》:「生揮涕驚出,女子已至,殊非庚娘,乃王十八婦也。向金大哭,請勿相棄。金曰:『我方寸已亂,何暇謀人?』」③ 《野叟曝言・第四一回》:「我豈不知,只是方寸已亂,不繇妹子做主哩!」④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三回》:「你們別吵!我此刻方寸已亂,等我定一定神再談。」
【用法】  心緒煩亂。  用在「煩燥慌亂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發生這件意外,她方寸已亂,不知該怎麼辦。② 方寸已亂的他經過幾天的調適,才恢復平靜。③ 此刻他方寸已亂,我們還是不要再來煩擾他了。④ 對方辯友出其不意地攻擊後,我方隊員方寸已亂,大大失去水準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3:14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