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守口如瓶 | |||||||||
释义 | 守口如瓶㊣ 注音:ㄕㄡˇ ㄎㄡˇ ㄖㄨˊ ㄆㄧㄥˊ拼音:shǒu kǒu rú píng近義:三緘其口、隻字不提、祕而不宣、緘口不言、諱莫如深反義:直言不諱、直言無隱、和盤托出關聯:緘口如瓶 【釋義】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。語出《法苑珠林・卷四七・懲過篇・引證部》。後用「守口如瓶」比喻嚴守祕密。△「防意如城」、「諱莫如深」 【典源】▶ 《法苑珠林・卷四七・懲過篇・引證部》如《維摩經》云:「故以若干苦切之言,乃可入律。」書云:「聞諫如流,斯言可錄。佷戾不信,惡馬難調。撫膺多愧,常以自箴。」庶有聞論致序心曲。今欲緘其言而整其身者,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其意。故經云:「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譬如金山窟,狐兔所不敢停;渟淵澄海①,蛙龜所不肯宿。故知潔其心而淨其意者,則三塗②報息四德③常滿。防意如城④,守口如瓶。可謂金河遺寄,屬在伊人;玉門化廣,信於斯矣。注 ① 渟淵澄海:靜止清澈的淵水。渟,音ㄊㄧㄥˊ,水流停止不動。② 三塗:印度宇宙觀中將眾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,即天、人、(阿修羅)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而將畜生、餓鬼、地獄三種處境悲慘的狀況,稱為「三塗」。③ 四德:佛教用語。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,即常、樂、我、淨。④ 防城如意: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。見「防意如城」。 【典故】守口如瓶就是把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。比喻嚴守祕密。這句成語較早出現在《法苑珠林・卷四七・懲過篇・引證部》:「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」兩句。「防意如城」的意思就是指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。〈懲過篇〉的大意講到如要修練身心,都得接受挫折和磨練,才能潔心淨意。就好像滿是金子的山洞過於顯眼,狐兔不敢停留;也好像澄澈的水塘,蛙龜不敢藏身。心意一潔淨,邪念惡意就如同狐兔和蛙龜一般,不能窩藏。人如能潔心淨意,則輪迴之報可止,心中時常充滿和樂。並且能防意如城,不讓邪念產生;守口如瓶,謹言慎行。後來「守口如瓶」則被用來比喻嚴守祕密,如《隋唐演義・第三五回》:「今願陛下守口如瓶,不可提起,萬一洩漏風聲,娘娘與夫人們只道妾等巧詐,以博聖恩眷寵。」 【書證】① 《法苑珠林・卷四七・懲過篇・引證部》:「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」(源)② 《朱子語類・卷一〇五・朱子・論自注書》:「守口如瓶,是言語不亂出;防意如城,是恐為外所誘。」③ 宋・晁說之《晁氏客語》:「富鄭公年八十,書座屏云:『守口如瓶,防意如城』。」④ 元・無名氏《九世同居・第三折》:「守口如瓶要安分,防意如城主忠信。」⑤ 清・顧炎武〈與歸莊手札〉其四:「吾輩不能多讀書,未宜輕作詩文,如盆盎中水何裨於滄海之大,衹供人覆瓿而已。予將守口如瓶,不作雷鳴之瓦釜矣。」⑥ 《隋唐演義・第三五回》:「今願陛下守口如瓶,不可提起,萬一洩漏風聲,娘娘與夫人們只道妾等巧詐,以博聖恩眷寵。」⑦ 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二九回》:「守口如瓶,防意如城。洞洞屬屬,罔敢或輕。」 【用法】義 比喻嚴守祕密。類 用在「隱密不言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此事涉及國防機密,當然要守口如瓶。② 你這個祕密,我保證守口如瓶,絕不洩露。③ 他很清楚這件事,但他就是守口如瓶,不肯說出真相。④ 這種關係他人名譽的事,我就是知道了,也會守口如瓶。⑤ 父母對她是領養的事,始終守口如瓶,不願意讓她知道。⑥ 經過這次風波後,她變得守口如瓶,任何心事都不跟別人說。⑦ 因為他始終守口如瓶,不曾吐露半個字,所以無人知道事情真相。⑧ 我要求員工對於公司的機密一定要守口如瓶,絕不能透露半點訊息。⑨ 無論我們怎麼哀求,媽媽始終守口如瓶,就是不告訴我們其中的祕密。 【辨似】同 「守口如瓶」及「諱莫如深」都有隱祕不說的意思。異 「守口如瓶」多用在表示謹慎的態度上;「諱莫如深」則用於指有所避諱。
|
||||||||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