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風調雨順
释义
風調雨順
注音ㄈㄥ ㄊㄧㄠˊ ㄩˇ ㄕㄨㄣˋ拼音fēng tiáo yǔ shùn近義:時和年豐反義:旱魃為虐關聯:風雨調順、雨順風調、風調雨節
【釋義】風雨及時而適量。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語出《六韜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六韜》(據《舊唐書・卷二一・禮儀志》引)武王伐紂,雪深丈餘,五車二馬,行無轍跡,詣營求謁。武王怪而問焉,太公對曰:「此必五方之神,來受事耳。」遂以其名召入,各以其職命焉。既而克殷,風調雨順。  ① 武王:周武王,姬發,生卒年不詳,文王之子。因商紂暴虐無道,乃率領諸侯伐商,大戰於牧野,敗紂而代有天下,都鎬京。在位十九年崩,諡曰武。② 紂:商紂,商朝最後一任君王。名辛,為帝乙的兒子,史稱為「紂王」。曾平定東夷,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、淮河流域。雖才力過人,然拒諫飾非,耽於酒色,暴斂重刑,導致民怨四起。周武王東伐至盟津,諸侯叛商者八百。戰於牧野,紂軍敗,自焚於鹿臺。③ 太公:太公望呂尚,字子牙,東海人。本姓姜,其先封於呂,從其封姓,故稱為「呂尚」。年老隱釣山林,周文王出獵,遇於渭水之陽,相談甚歡,載與俱歸,立為師。後佐武王克殷,封於齊。④ 五方之神:東西南北中之神。東方之神行屬木,南方之神行屬火,西方之神行屬金,北方之神行屬水,中央方之神行屬土。⑤ 受事:接任辦事。⑥ 殷:朝代名。西元前1751∼前1111。成湯始號為商,傳至盤庚,改號為殷,故稱為「殷商」。
【典故】「風調雨順」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。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典源出自《六韜》。《六韜》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、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,共有六篇。前二篇文韜、武韜為政治的戰略,後四篇龍韜、虎韜、豹韜、犬韜,則是軍事的戰略。《舊唐書》有一段《六韜》佚文記載:武王伐紂,天下大雪,雪深三尺,突然有五人乘馬車,後面跟著二人騎馬,到營帳前求見武王。武王覺得很奇怪,就問太公姜尚,太公說:「他們是五方之神,天意要您建立周朝,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。」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,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,救眾生於水火之中。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,五神完成任務,隨即返回天庭。從此風雨及時,五穀豐收,人民富樂安康,天下太平。「風調雨順」即摘自典源,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
【書證】① 《舊唐書・卷二一・禮儀志》引《六韜》:「遂以其名召入,各以其職命焉。既而克殷,風調雨順。」(源)② 唐・吳兢《貞觀政要・卷九・征伐》:「貞觀已來,二十有餘載,風調雨順,年登歲稔;人無水旱之弊,國無饑饉之災。」③ 《喻世明言・卷四〇・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「話說國朝嘉靖年間,聖人在位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」④ 《醒世恆言・卷三八・李道人獨步雲門》:「故有得道的皇帝,遇著天下太平,風調雨順,親到泰山頂上,祭祀嶽神,刻下一篇紀功德的頌,告成天地。」⑤ 《三俠五義・第一回》:「話說宋朝自陳橋兵變,眾將立太祖為君,江山一統,相傳至太宗,又至真宗,四海昇平,萬民樂業,真是風調雨順,君正臣良。」
【用法】  風雨及時而適量。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  用在「風雨適當」、「富足豐收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今年風調雨順,農作物的收成必定很好。② 農民們都盼望今年是個風調雨順的豐年。③ 我國近年來風調雨順,人民也都安居樂業。④ 這是風調雨順的一年,各種作物都大豐收。⑤ 古代的帝王們在天壇祭天,祈求能夠風調雨順。⑥ 在新春之際,讓我們祈求今年能夠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⑦ 由於風調雨順、五穀豐收,人們都過著安樂、富足的日子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9:39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