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錦囊妙計
释义
錦囊妙計
注音ㄐㄧㄣˇ ㄋㄤˊ ㄇㄧㄠˋ ㄐㄧˋ拼音jǐn náng miào jì近義:神機妙算
【釋義】封裝在錦囊裡的神妙計策。比喻預先規劃以應付意外、解決危急的有效方法。語本《三國演義・第五四回》。△「神機妙算」、「錦囊訣」
【典源】▶ 《三國演義・第五四回》(權)遂召呂範至,謂曰:「近聞劉玄德喪婦。吾有一妹,欲招贅玄德為婿,永結姻親,同心破曹,以扶漢室。非子衡不可為媒,望即往荊州一言。」範領命,即日收拾船隻,帶數個從人,望荊州來。……玄德懷疑未決。孔明竟教孫乾往江南說合親事。孫乾領了言語,與呂範同到江南,來見孫權。權曰:「吾願將小妹招贅玄德,並無異心。」孫乾拜謝,回荊州見玄德,言吳侯專候主公去結親。玄德懷疑不敢往。孔明曰:「吾已定下三條計策,非子龍不可行也。」遂喚趙雲近前,附耳言曰:「汝保主公入吳,當領此三個錦囊。囊中有三條妙計,依次而行。」即將三個錦囊,與雲貼肉收藏。孔明先使人往東吳納了聘,一切完備。  ① 玄德:劉備(西元161∼223),字玄德,河北涿縣人,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,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。東漢靈帝末年,討黃巾賊有功,遂為安喜縣尉。密誅曹操不成,潛逃。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。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,取得益州與漢中,自立為漢中王。於成都即位稱帝,國號漢。伐東吳兵敗,損失慘重,退回白帝城,因病崩逝,諡號昭烈帝。② 孔明:諸葛亮(西元181∼234),字孔明,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。避亂荊州,劉備三訪其廬乃出。為人足智多謀,忠心耿耿。曾敗曹操於赤壁,佐定益州,使蜀與魏、吳成鼎足之勢。劉備歿,輔助後主劉禪,封武鄉侯。志在攻魏以復中原,乃東和孫權,南平孟獲,與魏長期爭戰,後鞠躬盡瘁,卒於軍中,諡號忠武。③ 子龍:趙雲(?∼西元229),字子龍,三國時常山真定人。初從公孫瓚,後歸附劉備。勇敢善戰,以忠勇著稱。封永昌亭侯,累遷鎮軍將軍,卒諡順平。④ 吳: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國家。國號吳,都建業,後為晉所滅。⑤ 錦囊:錦緞製的袋子。古人用來珍藏機密貴重的文件或物品。
【典故】「錦囊妙計」是指封裝在錦囊中的神妙計謀。「錦囊」是錦緞製的袋子,古人用來珍藏機密貴重的文件或物品。唐・李白〈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〉詩裡,就有這兩句:「我有錦囊訣,可以持君身。」元丹丘要出發去淮陽,李白寫了這首詩給他送別,並送給他一些建議,因此說自己有「錦囊訣」相送,就是指裝在錦囊中的寶貴祕訣。也有將好辦法寫下,裝在「錦囊」裡,以便情急時拿出來使用。《三國演義・第五四回》敘述三國時,魏、蜀、吳三國鼎立,互爭霸權。吳國周瑜獻計,劉備喪妻,要孫權招備為妹婿,蜀國謀士諸葛亮將計就計,派人前去吳國說合親事,結為盟國,孫權答應了。請劉備前去吳國完成婚事。劉備怕有詐不敢前去,諸葛亮便說:「主公您不必擔心,我有三個妙計,交給趙雲去辦就好了。」於是偷偷跟趙雲說:「你保護主公去吳國,這裡有三個錦囊,裡面有三條妙計,到時依次執行。」後來「錦囊妙計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常用以比喻預先規劃以應付意外、解決危急的有效方法。
【書證】① 《醒世姻緣傳・第九四回》:「如今得此大財,差不多夠了援例幹官的一半本錢,感激周相公錦囊妙計,著著的入他套中,也謝了周相公五十兩。」② 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二六回》:「他的那點聰明,本不在何玉鳳姑娘以下,況又受了公婆的許多錦囊妙計,此時轉比何玉鳳來的氣壯膽粗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預先規劃以應付意外、解決危急的有效方法。  用在「計策高明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靠著他的錦囊妙計,我們總算化解了危機。② 這次行動要隨機應變,沒有什麼別的錦囊妙計。③ 請大家放心,這條錦囊妙計一定會讓我們轉危為安。④ 我採用了老王提供的錦囊妙計,最後才得以解決難題。⑤ 他得到經理傳授的許多錦囊妙計,所以信心滿滿,無所畏懼。⑥ 老陳好像有用不完的錦囊妙計,不管什麼情況他都能迎刃而解。⑦ 政府一時也想不出錦囊妙計,只好以拖待變,靜觀後續發展再說。
【辨似】  「錦囊妙計」及「神機妙算」都用來形容計策高明。  「錦囊妙計」側重能及時解決問題;「神機妙算」側重事前推測準確。
錦囊妙計神機妙算辨似例句
請大家放心,這條~一定會讓我們轉危為安。
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你所料,真是~,令人折服!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1:11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