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力透紙背
释义
力透紙背
注音ㄌㄧˋ ㄊㄡˋ ㄓˇ ㄅㄟˋ拼音lì tòu zhǐ bèi近義:入木三分、入木三分關聯:筆力透背
【釋義】寫字時,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。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。語本唐・顏真卿〈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〉。後亦用「力透紙背」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。
【典源】▶ 唐・顏真卿〈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〉(據《全唐文・卷三三七・顏真卿》引)真卿前請曰:「幸蒙長史傳授筆法,敢問工書之妙,如何得齊於古人?」張公曰:「妙在執筆,令其圓轉,勿使拘攣;其次諸法須口傳手授之訣,勿使無度,所謂筆法也;其次在於布置,不慢不越,巧使合宜;其次紙筆精佳;其次諸變適懷,縱捨規矩。五者備矣,然後齊於古人矣。」「敢問執筆之理,可得聞乎?」長史曰:「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曰:『吾聞昔日說書若學,有工而跡不至。』後聞於褚河南曰:『用筆當須如印泥畫沙。』思所以不悟,後於江島,遇見沙地平淨,令人意悅欲書,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,明利媚好,乃悟用筆如錐畫沙,使其藏鋒,畫乃沈著。當其用鋒,常欲使其透過紙背,此成功之極矣。真、草用筆,悉如畫沙,則其道至矣。是乃其跡可久,自然齊古人矣。」  ① 褚河南:褚遂良(西元596∼658),字登善,唐錢塘人。初唐書法家,與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法家。博涉文史,工楷書、隸書,書學鍾繇、王羲之,而成古雅瘦勁之體。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,後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。高宗即位,遷尚書左僕射,封河南郡公,世稱「褚河南」。帝將廢后立武則天,遂良力諫不納,乞歸田里。累貶愛州刺史,憂憤而卒。褚,音ㄔㄨˇ② 書:書寫。③ 勁險之狀:勁拔險峻的樣子。④ 明利媚好:明快美好。⑤ 鋒:筆鋒。⑥ 真、草:指楷書與草書。
【典故】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,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。有一次他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,張旭說:「曾經聽褚遂良說過,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。當時一直無法悟得其中的道理。後來在一個島上,有一個佈滿沙土的地方,因為平坦乾淨,讓人看了,心裡就感到愉悅,想要拿起筆來書寫。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,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。書法用筆,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,有時要隱藏筆鋒,顯現出深沉的感覺;當必須使用筆鋒時,就要遒勁有力,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。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,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。楷書與草書的運筆,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,就能夠流傳久遠,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。」後來「力透紙背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。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。
【書證】① 《石渠寶笈・卷四四・明董其昌關山雪霽圖》:「此卷筆勢遒逸,不假渲染,力透紙背,直以書法為畫法耳。」② 清・孫承澤《庾子銷夏記・卷六・顏真卿鹿脯帖》:「宋搨〈鹿脯帖〉三稿稍異,而沉毅激昂,力透紙背,書至此神矣!聖矣!」③ 清・玉澍《淳化秘閣法帖考正・卷一二》:「虞、褚離紙一寸,顏、柳直透紙背,惟右軍恰好到紙。然必力透紙背,方能離紙一寸。」④ 清・趙翼《甌北詩話・卷六・陸放翁詩》:「放翁以律詩見長,……才氣豪健,議論開闢,引用書卷,皆驅使出之,而非徒以數典為能事。意在筆先,力透紙背。」⑤ 清・黃景仁〈題赤橋菴上人畫梅〉詩:「筆端夭矯不可狀,墨妙直與鴻濛通。慘慘著花二三萼,力透紙背非人功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。  用在「筆力強勁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幾個字寫得力透紙背,功夫相當到家。② 老先生的題字筆力蒼勁,真可謂力透紙背。③ 于右老的草書,筆力柔中帶勁,有力透紙背之感。▶   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。  用在「描繪深刻」、「評論深入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篇社論見解力透紙背,精闢絕倫。② 這部小說力透紙背地刻劃了人性的光明與堅強。③ 《紅樓夢》善寫人物,無論是正角或是配角,都寫得力透紙背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16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