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先發制人
释义
先發制人
注音ㄒㄧㄢ ㄈㄚ ㄓˋ ㄖㄣˊ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
【釋義】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,才能制伏對方。#語本《史記・卷七・項羽本紀》。
【典源】▶ #《史記・卷七・項羽本紀》秦二世元年七月,陳涉等起大澤中。其九月,會稽守謂梁曰:「江西皆反,此亦天亡秦之時也。吾聞先即制人,後則為人所制。吾欲發兵,使公及桓楚。」是時桓楚亡在澤中。梁曰:「桓楚亡,人莫知其處,獨籍知之耳。」梁乃出,誡籍持劍居外待。梁復入,與守坐,曰:「請召籍,使受命召桓楚。」守曰:「諾。」梁召籍入。須臾,梁眴籍曰:「可行矣!」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。  ① 秦二世:胡亥,秦始皇子。秦始皇死後即位,稱二世。② 陳涉:陳勝(?∼西元前208),字涉,秦陽城人。秦二世時,與吳廣起兵,天下之士苦秦苛政,相率歸向。旋自立為楚王,勢力頗大,後為其部下莊賈所殺。③ 大澤:地名。即大澤鄉,地約當在今安徽宿縣西南。④ 會稽守:會稽郡守。會稽,音ㄍㄨㄟˋ ㄐㄧ,浙江省舊縣名,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。守,郡守,職官名。秦時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長。⑤ 通:殷通,生卒年不詳。秦二世時為會稽郡守,後為項羽所殺。⑥ 梁:項梁,生卒年不詳。楚將項燕的兒子,項羽的叔父。秦末,陳勝起兵,梁與籍共起兵吳中以應之,後為秦將章邯所敗而死。⑦ 江西:此指浙江以西,即大澤一帶。⑧ 桓楚:人名,生卒年不詳。⑨ 將:音ㄐㄧㄤˋ,率領。  ▶ 另可參考:《漢書・卷三一・陳勝項籍傳・項籍》
【典故】據《史記・卷七・項羽本紀》載,秦朝末年,項梁和他的姪子項羽住在吳中,因為項梁足智多謀,兩人頗受地方敬重。秦二世元年,陳勝等人從大澤起義抗秦,會稽郡守殷通將項梁找來,對他說:「浙江以西都已經造反了,這是上天要亡秦國。我曾聽人說過,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,才能制伏對方,否則將被人所制。所以我也想趁此時發動軍隊抗秦,並請您和桓楚統率軍隊。」項梁不想和殷通合作,便與項羽用計把殷通殺了,並接管會稽郡與殷通的軍隊,立下日後抗秦大業的基礎。這裡的原文「先即制人,後則為人所制」,後來演變成「先發制人」這句成語,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,才能制伏對方。
【書證】① 《漢書・卷三一・陳勝項籍傳・項籍》:「梁曰:『方今江西皆反秦,此亦天亡秦時也。先發制人,後發制於人。』」② 《隋書・卷七〇・李密列傳》:「百萬之眾,一朝可集,先發制人,此機不可失也。」③ 《宋史・卷三九九・宋汝為列傳》:「去夏諸帥各舉,金人奔命敗北之不暇,兀朮深以為慮,故為先發制人之動。」④ 《資治通鑑・卷一〇二・晉紀二十四・海西公太和四年》:「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蘭建知之,以告垂曰:『先發制人,但除評及樂安王臧,餘無能為矣。』」⑤ 《續資治通鑑・卷九一・宋紀九十一・徽宗政和元年》:「王師一出,必壺漿來迎。萬一女直得志,先發制人,事不侔矣。」⑥ 《明史・卷二一〇・徐學詩列傳》:「蓋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,機械足以先發制人,勢利足以廣交自固,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。」⑦ 《東周列國志・第三回》:「借兵向鎬,以救王后,必要天子傳位於故太子,此伊周之業也。語云:『先發制人。』機不可失。」⑧ 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・第二八回》:「他還怕那通判同他理論,卻去先發制人,對那通判說:『本錢沒了,要添本;若不添本,就要倒了。』」⑨ 《飛龍全傳・第四三回》:「依臣兒之見,父王即當命將興師,往彼問罪,先聲所至,可以不戰而定,所謂先發制人,易與為力之道耳。」⑩ 《隋唐演義・第七七回》:「且說太子重俊,聞知韋后欲要謀廢,他心懷疑懼,又恐為三思、婉兒輩所陷,因欲先發制人。」⑪ 《蕩寇志・第四八回》:「至希真想圖我新泰,我不如用先發制人之法,攻他蒙陰。」
【用法】  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,才能制伏對方。  用在「果敢決斷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在戰場上對決,要先發制人,搶得先機。② 想不到對方一出手,就先發制人將他的軍。③ 敵人軍力強過我,得趁其不備,先發制人才行。④ 你可以在他開口前,就先發制人跟他提出要求。⑤ 我們就來個先發制人,放出風聲,看他的回應。⑥ 對付這種人,就是要先發制人,讓他措手不及。⑦ 今天談判的勝負,就看哪方能先發制人,搶得先機。⑧ 我們在這兒等著,一有狀況,就先發制人發動進攻。⑨ 這場球賽我隊要先發制人,若讓對方搶得先機,要勝就難了。⑩ 想不到他來個先發制人,未等我坐定,就向我興師問罪起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0:25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