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抱殘守缺
释义
抱殘守缺
注音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近義:因循守舊、食古不化、故步自封、墨守成規反義:不主故常、日新又新、另闢蹊徑、改弦更張、革故鼎新、推陳出新、標新立異關聯:保殘守缺、補殘守缺、保殘守闕、守殘保缺、抱獨守殘、抱殘守闕
【釋義】固守舊有殘缺的經文不放。語本漢・劉歆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。後用「抱殘守缺」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進變通。
【典源】▶ 漢・劉歆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(據《漢書・卷三六・楚元王傳》引)及魯恭王壞孔子宅,欲以為宮,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,《逸禮》有三十九,《書》十六篇。天漢之後,孔安國獻之,遭巫蠱倉卒之難,未及施行。及《春秋》左氏丘明所修,皆古文舊書,多者二十餘通,臧於秘府,伏而未發。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,稍離其真,乃陳發秘臧,校理舊文,得此三事,以考學官所傳,經或脫簡,傳或間編。傳問民間,則有魯國(柏)〔桓〕公、趙國貫公、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,抑而未施。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,士君子之所嗟痛也。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,苟因陋就寡,分文析字,煩言碎辭,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。信口說而背傳記,是末師而非往古,至於國家將有大事,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,則幽冥而莫知其原。猶欲保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,或懷妒嫉,不考情實,雷同相從,隨聲是非,抑此三學,以《尚書》為備,謂左氏為不傳《春秋》,豈不哀哉!  ① 挾:懷著。
【典故】「抱殘守缺」原作「保殘守缺」。劉歆,字子駿,為漢代學者,繼父業,整理六藝群書,編成《七略》。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,為中國目錄學之始。哀帝時,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,博士、朝臣反對,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,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:幾經朝代興迭,戰火洗禮,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、錯誤很多。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《古文尚書》、《逸禮》、《左氏春秋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,應該以古文為根據,改正今文的錯誤,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,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,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,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,只知附和他人,隨口議論是非,難道不可悲嗎?後來「抱殘守缺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進變通。
【書證】① 清・西岷山樵〈野叟曝言序〉:「今則去先生之世已遠,無所忌諱,其後嗣既出其書矣;徒以兵燹剝蝕,使海內才人皆有抱殘守缺之憾。」② 清・江藩《漢學師承記・卷八・顧炎武》:「讀書論道,重在大端,疏於末節,豈若抱殘守缺之俗儒,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!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進變通。  用在「依循舊章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如果每個人都像他這樣抱殘守缺,那社會永遠不會進步。② 以他那種抱殘守缺的作風,不知要如何領導這家高科技公司。③ 學術論文要有創見,若只是拼湊古人的言語,將會被譏為抱殘守缺。④ 為了求新求變,從今以後,大家要拋棄抱殘守缺的觀念,努力開創新機。⑤ 也許你會認為我是在抱殘守缺,但事實上我是在保護固有文化的薪傳火種。⑥ 認識固有文化很重要,但如果認為一定要回到舊有的生活方式,那就是抱殘守缺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1 0:37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