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辨菽麥
释义
不辨菽麥
注音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ˊ ㄇㄞˋ拼音bù biàn shú mài近義:五穀不分反義:冰雪聰明、絕頂聰明關聯:不辯菽麥、未辨菽麥、智昏菽麥、僅辨菽麥、菽麥不分、不辨菽粟
【釋義】菽,豆子。「不辨菽麥」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。形容人愚昧無知、缺乏常識。語出《左傳・成公十八年》。△「頗別菽麥」
【典源】▶ 《左傳・成公十八年》春,王正月庚申,晉欒書、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,葬之于翼東門之外,以車一乘。使荀罃、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,生十四年矣。大夫逆于清原。周子曰:「孤始願不及此,雖及此,豈非天乎!抑人之求君,使出命也。立而不從,將安用君?二三子用我今日,否亦今日。共而從君,神之所福也。」對曰:「群臣之願也,敢不唯命是聽?」庚午,盟而入,館于伯子同氏。辛巳,朝于武宮。逐不臣者七人。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,故不可立  ① 周子:指晉悼公(西元前586∼前558),春秋時晉國國君,名周。襄公曾孫。在位期間施行仁政,大會諸侯,使魏絳和戎,又與楚國爭奪鄭國。在位十五年。② 慧:聰明才智。③ 菽麥:豆子和麥子。④ 立:指立為國君。
【典故】菽,就是豆子。麥,則是麥子。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,而且形狀完全不同,極容易分辨。如果一個人連豆子、麥子都無法分辨,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,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。這句成語出自《左傳・成公十八年》。當時晉國發生政爭,貴族大夫欒書、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,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,然後又殺了厲公,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,是為晉悼公。周子時年才十四歲,根本無法親政,且有年長的哥哥,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,把周子當成傀儡,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,並詆毀他的哥哥,說他十分無知,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,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?後來「不辨菽麥」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。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左傳・成公十八年》:「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,故不可立。」(源)② 南朝梁・陶弘景〈相經序〉:「或穎慧若神,僅至齠齔;或不辨菽麥,更保黃耇。」③ 明・董斯張《吹景集・卷一〇》:「不知薡董者,豈不辨菽麥意乎?」④ 明・楊基〈感懷〉詩一四首之二:「士不遇患難,智慮何由全?……苟不辨菽麥,何足攬大權?」⑤ 《聊齋志異・卷二・珠兒》:「經年餘,生一子,視如拱璧,名之珠兒。兒漸長,魁梧可愛。然性絕癡,五六歲尚不辨菽麥;言語蹇澀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愚昧無知與缺乏常識。  用在「愚昧無知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都這麼大了,卻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,這和不辨菽麥有何不同?② 別看他一副聰明樣,其實根本是不辨菽麥,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。③ 他剛到農村時還是個不辨菽麥的小伙子,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磨練,現在已是個精通農藝的專家了。
【辨似】  菽,音ㄕㄨˊ。豆類的總稱。不可寫作「叔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3:21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