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見經傳
释义
不見經傳
注音ㄅㄨˋ ㄐㄧㄢˋ ㄐㄧㄥ ㄓㄨㄢˋ拼音bù jiàn jīng zhuàn近義:沒沒無聞、湮沒無聞、道聽途說反義:史不絕書、名垂竹帛、名垂青史、名揚四海、引經據典關聯:不見書傳
【釋義】以往的典籍中從未記載過。經傳,指經典和解釋經典內容的著作,後用作典籍的代稱。「不見經傳」比喻沒有名氣。語本《史記・卷六七・仲尼弟子列傳・序》。亦用於比喻缺乏根據,沒有來歷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史記・卷六七・仲尼弟子列傳・序》孔子曰「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」,皆異能之士也。德行:顏淵,閔子騫,冄伯牛,仲弓。政事:冄有,季路。言語:宰我,子貢。文學:子游,子夏。……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,顯有年名及受業聞見于書傳。其四十有二人,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于左:冄季字子產。……公西葴字子上。太史公曰: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,譽者或過其實,毀者或損其真,鈞之未睹厥容貌,則論言弟子籍,出孔氏古文近是。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《論語》弟子問并次為篇,疑者闕焉。  ① 顯:明白、清楚。② 受業:追隨老師學習。③ 有:音ㄧㄡˋ,通「又」。
【典故】「不見經傳」原作「不見書傳」。「經傳」、「書傳」都是典籍的代稱,「不見書傳」即是指從未出現於文獻記載中,在《史記》裡就有這種用法。〈仲尼弟子列傳〉記載孔子眾弟子的身世,取材自古籍文獻。孔子桃李滿天下,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,但並非每個都像顏回、子路、子游、子夏等那麼有名,可以在文獻裡找到相關的生平資料。有不少人是不見於書傳中,生平不詳,只好將他們列在後面。後來「不見書傳」變為「不見經傳」,較早的書證如宋・洪邁《容齋三筆・卷一三・再書博古圖》:「考諸前代,叔液之名不見經傳。」意思是說:「在以往眾多典籍中,都沒出現過叔液這個名字。」後來「不見經傳」就被用來比喻沒有名氣,亦用於比喻缺乏根據,沒有來歷。如:「這種說法不見經傳,恐是作者自創的吧!」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洪邁《容齋三筆・卷一三・再書博古圖》:「考諸前代,叔液之名不見經傳,惟周八士有叔夜,豈其族歟?」② 宋・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・卷六》:「俗語云:『但存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。』指心而言也。三字雖不見於經傳,卻亦甚雅。」③ 《醒世恆言・卷四・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「那九州四海之中,目所未見,耳所未聞,不載史冊,不見經傳,奇奇怪怪,蹺蹺蹊蹊的事,不知有多多少少。」④ 清・顧炎武《日知錄・卷二三・堯冢靈台》:「禹會諸侯于江南,計功而崩,其陵在會稽。惟堯之巡狩不見經傳。而此其國都之地,則此陵為堯陵無疑也。」⑤ 清・袁枚《隨園詩話・卷二》:「痘神之說,不見經傳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比喻沒有名氣。  用在「毫無名氣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今年參展的畫家,雖多半名不見經傳,但作品水準都很高。② 他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,但說的話卻比你們這些有頭有臉的人還要合情合理。③ 這本文學雜誌專門登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作品,對提攜藝文新秀,推動文學創作,深具影響。④ 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偉大的成就,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人創造出來的,可見史書所載,確有其局限。▶   比喻缺乏根據,沒有來歷。  用在「無憑無據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種說法不見經傳,恐是作者自創的吧!② 寫文章要引據確實,盡量避免使用不見經傳的資料,以徵昭信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10/16 2:26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