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念之差
释义
一念之差
注音ㄧ ㄋㄧㄢˋ ㄓ ㄔㄚ拼音yī niàn zhī chā關聯:一念之誤、一念差池、一念之錯
【釋義】一個念頭的差錯。※語或出宋・蘇軾〈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〉詩。
【典源】▶ ※宋・蘇軾〈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〉詩(據《蘇東坡全集・後集・卷二》引)掃白非黃精,輕身豈胡麻?怪君仁而壽,未覺生有涯。曾經丹化米,親授棗如瓜。雲烝作霧楷,火滅噀雨巴。自此養鉛鼎,無窮走河車。至今許玉斧,猶事萼綠華。我本三生人,疇昔一念差。前生或草聖,習氣餘驚蛇儒臞謝赤松,佛縛慚丹霞。時時一篇出,擾擾四座譁。清詩得可驚,信美詞多夸。回車入官府,治具隨貧家。萍虀與豆粥,亦可成咄嗟。  ① 三生:佛教用語,指前生、今生及來生。② 疇昔:昔日、從前。疇,音ㄔㄡˊ③ 草聖:指張旭。唐代吳人,生卒年不詳。為著名書法家,以草書最為知名,有「草聖」之稱。④ 驚蛇:形容所寫草書,猶如驚蛇入草般靈動放縱。
【典故】「一念」,是指心中的念頭。「一念之差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:一個念頭的差錯。在宋朝蘇軾的〈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〉詩中即可看到「一念差」的用法:「我本三生人,疇昔一念差。前生或草聖,習氣餘驚蛇。」意思是說他三生都是人,因一念之差,未能得道。前輩子或許是張旭,所以書法還留點放縱的習氣。後來「一念之差」可能就是出自此處,用來指一個念頭的差錯。如宋・陸游〈丈人觀〉詩:「我亦宿誦五千文,一念之差隨世紛。」又如《警世通言・卷三五・況太守斷死孩兒》:「這般會合,那些個男歡女愛,是偶然一念之差。」
【書證】① 宋・陸游〈丈人觀〉詩:「我亦宿誦五千文,一念之差隨世紛。」② 宋・黃榦〈陶器銘〉:「一線之漏,足以敗酒;一念之差,得無敗所守乎!」③ 《警世通言・卷三五・況太守斷死孩兒》:「這般會合,那些個男歡女愛,是偶然一念之差。」④ 《西湖二集・卷二〇》:「這女人前世定是誦《法華經》之人,只因一念之差誤落風塵。」⑤ 《鏡花緣・第一〇回》:「但恐此人素日外面雖然吃齋念佛,或者一時把持不定,一念之差,害人性命。」
【用法】  一個念頭的差錯。  用在「動念一誤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許多大錯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。② 往往一念之差,再回頭已是百年身,做人豈可不慎?③ 小王由於當初的一念之差,接觸毒品,以致今日身敗名裂。④ 要不是當日的一念之差,盜用公款,今日怎會遭受牢獄之災?⑤ 他一念之差,幾乎就要犯下大錯,幸好大家不斷勸阻,才沒有造成大禍。⑥ 身為領導者,做出決策時一定要謹慎,以免一念之差,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0:23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