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膠柱鼓瑟
释义
膠柱鼓瑟
注音ㄐㄧ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拼音jiāo zhù gǔ sè近義:守株待兔、刻舟求劍、食古不化反義:見風使舵、見機行事、通權達變、隨機應變關聯:膠柱調瑟
【釋義】鼓,彈奏。「膠柱鼓瑟」指將瑟的弦柱黏固,而後彈奏它,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。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。語本《文子・道德》。△「守株待兔」、「刻舟求劍」。
【典源】▶ 《文子・道德》老子曰:「執一世之法籍,以非傳代之俗,譬猶膠柱調聖人者,應時權變,見形施宜。世異則事變,時移則俗易,論世立法,隨時舉事。上古之王,法度不同,非故相反也,時務異也。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,而法其所以為法者,與化推移。」  ① 柱:琴瑟上繫弦的木條。② 調:音ㄊㄧㄠˊ,演奏、彈奏。③ 瑟:一種彈撥弦樂器,形狀似琴。古有五十弦,後改為二十五弦,弦各有柱,可上下移動,以定聲音清濁高低。
【典故】「膠柱鼓瑟」典源作「膠柱調瑟」,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。老子說: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,卻要求能歷代適用,以為不能有所不同。這種作法,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,再來演奏它,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。事實上,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,時代不同,環境不同,所立法制也就不同。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,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,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。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,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,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。後來「膠柱鼓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,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史記・卷八一・廉頗藺相如列傳・趙奢》:「王以名使括,若膠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,不知合變也。」② 宋・李綱〈桂州與吳元中書別幅〉:「故在靖康之初,有備則當守,在靖康之末,無備則當避,豈可膠柱而鼓瑟耶?」③ 元・王禎《農書・授時篇》:「然按月農時,特取天地南北之中氣,立作標準以示中道,非膠柱鼓瑟之謂。」④ 明・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・卷一》:「博習古人之言,深知已成之事,其心雖忠於輔國,而胸中無機變之才,是古非今,膠柱鼓瑟,而強人君以難行之事。然觀其本情忠鯁,亦可謂端人正士矣。」⑤ 《警世通言・卷三・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「荊公膠柱鼓瑟,三峽相連,一般樣水,何必定要中峽?」⑥ 《醒世姻緣傳・第五〇回》:「如今這折子錢將次沒了,官府膠柱鼓瑟,不肯收銀,所以這折子錢,一兩銀子還換不出七十七八個來。」⑦ 《紅樓夢・第一二〇回》:「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。」⑧ 《飛龍全傳・第一九回》:「匡胤方纔息怒,將手扶起京娘,道:『賢妹,非是俺膠柱鼓瑟,本為義氣所激,故此千里相送。』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。貶義。  用在「頑固守舊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哪有人如此膠柱鼓瑟,不知變通?② 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,膠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。③ 這個時代環境瞬息萬變,假如做人膠柱鼓瑟,因循守舊,就會被淘汰。④ 古人之言固然有不少精采處,但到底時空不同了,一味執著就是膠柱鼓瑟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55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