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聳人聽聞
释义
聳人聽聞
注音ㄙㄨㄥˇ ㄖㄣˊ ㄊㄧㄥ ㄨㄣˊ拼音sǒng rén tīng wén近義:駭人聽聞反義:不足為奇、司空見慣、習以為常關聯:聳動聽聞、聳聽聞
【釋義】「聳人聽聞」之「聳人」,典源作「聳動」。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※語或本宋・周密《齊東野語・卷七・洪君疇》。△「危言聳聽」、「駭人聽聞」、「聳動人聽」
【典源】▶ ※宋・周密《齊東野語・卷七・洪君疇》近世敢言之士,雖間有之,然能終始一節,明目張膽,言人之所難者,絕無而僅有,曰溫陵洪公天錫君疇一人而已。方寶祐間,宦寺肆橫,簸弄天綱,外閫朝紳,多山門下,廟堂不敢言,臺諫長其惡,或餌其利,或畏其威,一時聲燄,真足動搖山嶽,回天而駐日也。乙卯元正,以公為御史。公來自孤遠,時莫知為何如人。首疏以正心格君為說,且曰:「臣職在憲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。」固已聳動聽聞矣。  ① 疏: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。② 憲府:御史治事的地方,指御史臺。
【典故】「聳人聽聞」原作「聳動聽聞」。聳,驚駭、驚動的意思。聽聞,所聽到的事情。「聳人聽聞」的意思是指人對於所聽到的事情感到驚駭。宋朝周密所撰《齊東野語》這本書記載很多南宋舊事,而〈洪君疇〉一文是寫洪君疇的生平事蹟。洪君疇,名天錫,宋朝泉州晉江人。理宗寶祐年間,宦官、外戚為禍,卻沒人敢上書彈劾,那時洪君疇恰好被任命為御史,他一向敢於直言,任職後在首次上呈的奏章,強調身為御史,應以公正無私的心,匡正君主行為,並且說:「職責所在,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,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。」當然,這種看法和官場諂媚風氣相達異,使人聽到這些話後大為驚駭、震憾。後來「聳人聽聞」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表示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出現「聳人聽聞」的書證如《野叟曝言・第三五回》:「文白以區區一衿,敢於指斥其短,欲誅戮其身,真可謂不畏強禦者矣!比著那史冊上的朱雲請劍,李膺破柱,更足聳人聽聞!」
【書證】① 清・惲敬〈雜記〉:「其時朝野多故,豫章大鎮,或書有不可達者,故託辭為此;抑為州將者,以此聳人聽聞,豫絕繫援,皆未可知。」② 清・汪師韓《詩學纂聞・劉隨州別嚴士元詩》:「其言『細雨溼衣看不見』者,以比浸潤之譖;『閒花落地聽無聲』者,閒官之挫折,無足重輕,不足聳人聽聞。」③ 《野叟曝言・第三五回》:「文白以區區一衿,敢於指斥其短,欲誅戮其身,真可謂不畏強禦者矣!比著那史冊上的朱雲請劍,李膺破柱,更足聳人聽聞!」
【用法】  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  用在「驚恐駭人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我這麼說絕非聳人聽聞,而是真有其事。② 這本書裡所講的都是聳人聽聞的真實案例。③ 最近發生的這幾樁社會案件,實在是聳人聽聞。④ 每天翻開報紙都有聳人聽聞的社會案件,實在令人憂心。⑤ 有些報刊為了引人注意,總是用些聳人聽聞的標題製造效果。⑥ 這場戰役當時本來就很慘烈了,被能言善道的解說員一講,更是聳人聽聞。⑦ 自從有人半夜在後山遇到靈異事件後,各種聳人聽聞的傳說就開始流傳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4 20:52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