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禮尚往來
释义
禮尚往來
注音ㄌㄧ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近義:投桃報李反義:水火不容關聯:禮有往來
【釋義】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。指別人以禮相待,也要以禮回報。語出《禮記・曲禮上》。後亦用「禮尚往來」形容別人如何對待你,你亦如何對待別人。△「投桃報李」
【典源】▶ 《禮記・曲禮上》太上貴德,其次務施報,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人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,故曰:「禮者,不可不學也。」夫禮者,自卑而尊人,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,而況富貴乎!富貴而知好禮,則不驕、不淫;貧賤而知好禮,則志不懾。  ① 太上:上古時代,指三皇五帝之時代。② 其次:指三王之世。③ 尚:注重,重視。
【典故】《禮記》是儒家典籍之一,由漢朝戴聖所輯,為十三經之一,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。書中所記載的,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。在《禮記・曲禮上》中提到,上古時代人心純樸,凡事沒什麼準則,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;到了文明時代,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,受到別人的恩惠,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。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,就不合乎禮;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,也於禮不合。人與人的關係,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,如果沒有禮,就會發生危機。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。「禮尚往來」比喻別人以禮相待,也要以禮回報。
【書證】① 《禮記・曲禮上》:「太上貴德,其次務施報,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」(源)② 五代漢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一・進士歸禮部》:「異日會論,昂果斥權章句之疵以辱之。權拱而前曰︰『夫禮尚往來,來而不往,非禮也。鄙文不臧,既得而聞矣;而執事昔有雅什,常聞於道路,愚將切磋,可乎?』昂怒而嘻笑曰︰『有何不可!』」③ 《醒世姻緣傳・第九三回》:「胡師傅這許多年來,每年都來看望。你往時有娘在堂,你不便相離遠去;今娘既辭世,禮尚往來,你只當去回望他」④ 《隋唐演義・第六六回》:「當初我在楊府中,張、尹二夫人曾慕我之名,與我禮尚往來,今稍希疏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比喻別人以禮相待,也要以禮回報。  用在「相互贈與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禮尚往來是建立友誼的最基本道理。② 禮尚往來,我也回寄老友一張賀年卡。③ 禮尚往來既是傳統的民俗,也是人情交際的禮貌。④ 我雖不喜歡對方,但禮尚往來,只好勉強敷衍應付。⑤ 不是說禮尚往來嗎?怎麼老是我們送他禮,而沒見他回過禮?⑥ 去年中秋他送我一盒月餅,禮尚往來,今年我回贈他幾顆柚子。⑦ 對方既然讓我們免簽證入境,我們禮尚往來,當然也開放對方國民免簽證入境。▶   指你對我怎麼樣,我也對你怎麼樣。  用在「相互為難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對方老是刁難我們的產品,禮尚往來,我們也要對他們的產品加以設限。② 他對我好,我當然對他好;他對我不好,我為什麼要對他好?這叫做禮尚往來!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7 15:33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