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聞一知十
释义
聞一知十
注音ㄨㄣˊ ㄧ ㄓ ㄕˊ拼音wén yī zhī shí近義:舉一反三、觸類旁通
【釋義】得知一件事,便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。形容人稟賦聰敏,善於類推。語出《論語・公冶長》。△「舉一反三」
【典源】▶ 《論語・公冶長》子謂子貢曰:「女與回也孰愈?」對曰:「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」子曰:「弗如也,吾與女弗如也。」  ① 子貢:端木賜(西元前520∼?)的字,「端木」為其姓,春秋衛國人。善於經商,有口才,為孔子弟子,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,料事多中。② 女:音ㄖㄨˇ,同「汝」,你。③ 回:顏回(西元前521∼前490),字子淵(亦作「淵)」,春秋魯國人,孔子弟子。天資明睿,貧而好學,於弟子中最賢,孔子稱其「不遷怒,不貳過」。後世稱為「復聖」,列於孔門德行科。④ 愈:勝、高明。⑤ 弗如:不如、比不上。
【典故】顏回列於孔門四科裡的德行科,天資聰穎,安貧樂道而好學,在眾多弟子中,顏回的賢德最接近孔子,孔子對他「不遷怒,不貳過」的修養尤為激賞,視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。子貢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,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,能言善辯,並且足智多謀,料事多中。有一次,孔子與子貢談話時問子貢:「你和顏回,到底是誰比較優秀?」子貢回答:「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?他聽說一件事情,就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,我頂多推知兩件而已。」孔子也說:「是比不上啊!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呢!」從此可看出孔子對顏回的欣賞。而我們從子貢「回也聞一以知十」這句話,也能體會顏回過人的聰慧。但可惜孔子這個最優秀的學生英年早逝,在三十歲左右便死了。後來「聞一知十」用來形容人稟賦聰敏,善於類推。
【書證】① 《論語・公冶長》:「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」(源)② 宋・魏泰《東軒筆錄・卷四》:「上之明睿,可謂聞一知十矣。」③ 《石點頭・卷二・盧夢仙江上尋妻》:「揚州江都地方,有一博雅老儒李月坡。妻室已喪,祇有一女,……月坡自幼教他讀書,真個聞一知十,因此月坡命名妙惠。」④ 《警世通言・卷一七・鈍秀才一朝交泰》:「(馬萬群)夫人早喪,單生一子,名曰馬任,表字德稱。十二歲遊庠,聰明飽學。說起他聰明,就如顏子淵聞一知十。」⑤ 清・龔自珍〈春秋決事比自序〉:「後世決獄大師,有能神而明之,聞一知十也者,吾不得而盡知之也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人稟賦聰敏,善於類推。褒義。  用在「聰慧敏悟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孩子領悟力高,能聞一知十,總是名列前茅。② 他向來聞一知十,任何問題只要提示,立即知道如何解答。③ 聞一知十的天資固然可貴,但鐵杵磨針的毅力卻更值得稱頌。④ 聞一知十的天才畢竟是少數,一般人只能靠後天的努力,以勤補拙。⑤ 他自以為有聞一知十的本領,常常不經求證就下定論,鬧了不少笑話。⑥ 她不但認真負責,而且博學強記,聞一知十,所以才進公司便獲得重用。
【辨似】  「聞一知十」及「舉一反三」都有學習能力很強的意思。  「聞一知十」側重於推理反應敏捷;「舉一反三」側重於天資聰慧靈敏。
聞一知十舉一反三辨似例句
~的天才畢竟是少數,一般人只能靠後天的努力,以勤補拙。
熟讀這本方法論,從此可觸類旁通,~,推求眾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41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