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支吾其詞
释义
支吾其詞
注音ㄓ ㄨˊ ㄑㄧˊ ㄘˊ拼音zhī wú qí cí近義:支支吾吾、左支右吾、吞吐其辭、吞吞吐吐、含糊其詞、閃爍其詞反義:言之鑿鑿、直言不諱、直截了當、開門見山
【釋義】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,搪塞應付他人。※語或出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二八回》。
【典源】▶ ※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二八回》時筱仁道:「我帶了銀子進京,為的那回事!既然想錢,為什麼不說明,叫我癢了兩三個月呢?」這黃胖姑一句話在口頭,沒有說出,是:「早要你出,你一定不肯多出;必須逼你到這條路上來,然後你方心服情願的多出。」但是,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,只得支吾其詞道:「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。究竟他們心上想要你多少,他們不說明,我也不會曉得。或者真心照應你,不要你錢也未可定。」
【典故】「支吾」是說話含混不清,搪塞了事之意。如《京本通俗小說・馮玉梅團圓》:「馮公問其鄉貫出身,承信言語支吾,似有羞愧之色。」也可重疊成「支支吾吾」,如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五回》:「怎麼問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,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」因此「支吾其詞」就是指用含混的言語帶過,以應付他人。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二八回》:「這黃胖姑一句話在口頭,沒有說出……但是,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,只得支吾其詞道:『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。……』」描述黃胖姑有話不敢說,只得含混打發應付。後來「支吾其詞」就用以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,搪塞應付他人。
【書證】① 清・張尚瑗《三傳折諸・左傳・卷二六》:「《荀子》誤于孔丘相之說,而遂謂孔子為魯相。……《史記》世家從而增益之,謂由大司寇攝行相事,曰攝者,亦知孔子之未嘗為卿,而支吾其詞也。」②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三二回》:「余藎臣見王小五子揭他的短處,只得支吾其詞道:『他的差使,本來要委的了。』」③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二八回》:「但是,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,只得支吾其詞道:『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。』」(源)
【用法】  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,搪塞應付他人。  用在「言語含混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一問到這件事,他就支吾其詞,恐怕其中有什麼隱情。② 對於他的婚姻狀況,他總是支吾其詞,不願正面回答。③ 嫌犯遇著路檢,神色慌張,支吾其詞,引起了檢查人員的懷疑。④ 當議員質詢到預算的分配時,官員居然支吾其詞,無法自圓其說。⑤ 他是個健談的人,但有關感情的部分卻總是支吾其詞,令人不解。⑥ 法官問話時,他支吾其詞,交代不清,讓人懷疑他說詞的真實性。⑦ 一提起此事,他總是支吾其詞,不像他平常爽快個性,必然另有隱情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7:45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