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罪不容誅
释义
罪不容誅
注音ㄗㄨㄟ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ㄓㄨ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近義:罪大惡極、罪在不赦、罪惡昭著、罪該萬死、罪孽深重關聯:罪不容宥、罪不容恕、罪豈容誅
【釋義】即使一死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行。比喻罪大惡極。語本《孟子・離婁上》。△「殺人盈城」、「殺人盈野」
【典源】▶ 《孟子・離婁上》孟子曰:「求也為季氏宰,無能改於其德,而賦粟倍他日。孔子曰:『求,非我徒也,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。』由此觀之,君不行仁政而富之,皆棄於孔子者也,況於為之強戰?爭地以戰,殺人盈野;爭城以戰,殺人盈城,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,罪不容於死。故善戰者服上刑,連諸侯者次之,辟草萊、任土地者次之。」  ① 殺人盈野:殺人極多,遍地是屍體。盈,滿。野,廣平的地方。見「殺人盈野」。② 殺人盈城:殺人極多,滿城都是屍體。盈,滿。見「殺人盈城」。③ 率土地而食人肉:因為大家為搶奪土地而殺人,正如「率土地食人」。
【典故】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,他提倡儒家學說,重仁義、輕功利,所以曾說:「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,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,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,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:『冉求不是我的學生,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,對他加以指責。』由此看來,在上位者不行仁道,下屬還替他求富,是孔子所不恥的。更何況是替他打仗,為爭奪土地、城池,到處殺人,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。」後來「罪不容誅」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比喻罪大惡極。
【書證】① 《漢書・卷九九・王莽傳上》:「而安眾侯崇乃獨懷悖惑之心,操畔逆之慮,興兵動眾,欲危宗廟,惡不忍聞,罪不容誅。」② 《三國志・卷四・魏書・三少帝紀・高貴鄉公髦》:「濟凶戾悖逆,干國亂紀,罪不容誅。」③ 《京本通俗小說・拗相公》:「王某上負天子,下負百姓,罪不容誅,九泉之下,何面目見唐子方諸公乎?」④ 《三國演義・第五八回》:「操賊!欺君罔上,罪不容誅。害我父弟,不共戴天之讎!吾當活捉生啖汝肉!」⑤ 《隋唐演義・第八八回》:「番奴負恩背叛,罪不容誅,今彼恃士卒精銳,衝突而前,當何以禦之?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罪大惡極。貶義。  用在「罪惡深重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罔顧道義,出賣朋友,實在是罪不容誅。② 對付這種罪不容誅的壞蛋,焉能存婦人之仁?③ 這幾個歹徒殺人放火,作惡多端,罪不容誅。④ 如今我辜負老爺多年的栽培,已罪不容誅,那敢奢望老爺原諒!⑤ 聽到他犯下如此惡行,老太爺嘴裡直說:「罪不容誅!罪不容誅!」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13:16